青豆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2章 石磨石碾(第1页)

石磨石碾也是农村常见的用具,在8o年代以前都是常用到的农具,石磨主要是用来打豆腐的,在米云的家乡,到了每年夏天和快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用石磨和石碾磨面粉和豆子,打豆腐来过年,就要用到石磨,把自己家里种的黄豆用水浸了,然后就用这个石磨来磨碎,再来打豆腐吃,家用主要是米豆腐,老豆腐和水豆腐一般在街上和菜市场买。

石磨还有另一个用途,农村家里都会养有猪,就每年种了一些豌豆,黄豆,谷麦,小麦等杂粮,这些杂粮如果这样像青草一样煮给猪吃,就怕它不好消化,因此,每次都要用到这个石磨,把它磨碎,成颗粒状,然后放到锅内煮熟了,给猪吃的。

我印象中在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两个村子用的都不多,我家有石磨,我四姨家也有,我家的石磨没有打过豆腐,只磨面粉类,可以做一种吃食,圆形的如汤圆,还可以摊饼吃,一年用不到几天的时间,我家主要是在夏天用,平时的话,就是放在一个角落里面,我四姨家的石磨也是,他们家的石磨也只是多打了米豆腐。印象中后来就基本不用了,街上有很多电机石磨,我家和四姨家的都是老式的手摇推石磨。

在八十年代以前,大多数农村还没有现代面粉机,要把粮食加工成米、面粉、豆腐,都是用比较原始的石磨、石碾、石臼等器物。就是手摇推磨,我家和四姨家的都是那种老式手摇石磨,用起来要花大把时间,还要费人力,一个推磨,一个还要喂豆子,后来有需求,就直接上街找电机石磨了。

石磨等用具可能在8o年代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不然我家也不可能有,现在都躺在老家的厨房屋里,一年都用不上一回了,我以前还可能经常在石磨前喂过豆子,甚至都用双手推拉过石磨,所留下的记忆也不多了,还是二十多年前经常使用过的,高中以前的记忆,石磨石碾等用具历史悠久,在网上百科了一下,还是鲁班大师明的,值得科普一下。

手推石磨是我国农村古老的一种加工面粉、面浆的一种机械。它的制作材料是一种沙石,将厚约15到2o公分的沙石,凿成直径5o到12o厘米的两扇圆形磨石,一个做底盘,一个做顶盘,磨石底盘中央凿一个洞,把一个铁轴固定在中央,顶盘中央也凿一个洞,将一个铁圈固定在洞内,铁圈正好套在底盘的轴上,底盘固定不动,顶盘上套上一个长木杆,用人推或者牲口拉动顶盘转动。顶盘上还要凿两个洞眼,磨面的时候,粮食从两个洞眼里流入两扇磨石之间,由于底盘和顶盘上凿出很多向外移动的波纹似的凹凸的槽,顶盘和底盘的纹路正好相反,顶盘转动的时候,从顶盘洞眼里流进的粮食就会被磨碎,并顺着纹理向外运移,从两扇磨石缝里流出来。

晋朝以后,人们明了水磨,就是用流水打动水轮转动,水轮再带动石磨转动。

石磨是过去用来加工豆腐的磨豆子的石磨。原理和磨小麦、玉米的石磨一样,只是尺寸比较小,直径大约只有4o厘米左右,而且顶盘上是凹进去的,而且底座有凸起的边。之所以做成这样,因为是磨豆腐要把豆子磨成浆,需要加水,防止水和磨碎的豆浆流走。

还有碾糜子面和小米的石碾,石碾的用处和石磨一样,也是八十年代以前农村加工面粉和小米的一种石料器械。不同的是,石磨主要加工小麦、玉米、豆子等主粮面粉和豆腐,而石碾主要加工糜子面粉,和加工小米的石料器械。

石碾的主要零部件是:(一)、碾盘底座,中央立着一个固定的木柱或铁柱,(二)、石磙。石磙的直径大约1oo厘米左右,石磙中央两端各凿一个洞,各嵌进去一个铁臼,然后做一个铁框,铁框两边中部各有一个锥子形铁轴,套在石磙上,铁轴进入铁臼,可以转动,和打麦场的碌碡一样。再在铁框上固定一根木杆,供人推或牲口拉让石磙在碾盘上循环移动,就可以将糜子碾碎,碾成面粉。或者把谷子的壳碾掉,成为小米。

加工糜子面粉为什么不用石磨而要用石碾呢?这是因为我们老家糜子面粉用来制作一种食品叫“不翻馍”,用石碾加工面粉细腻滑润,制作的“不翻馍”口感特别好,而石磨加工的糜子面粉口感不太好。

舂米的石臼,舂米的石臼是黎族人民加工稻米的一种古老器械。

最古老的舂米器械很简单,就是一个石臼(石灰岩和沙石做石料),一个木杵,人手持木杵在石臼里捣米,将稻谷的皮壳去掉。

后来,为了省力,明一种简单的器械,就是将木杵安装一个长长的把,木把在靠近石臼的部位固定在一个木架上,可以上下转动,脚踩木把一头,木把可以上下往复活动,带动木杵捣米。

尽管比直接拿着木杵省力而且效率高,但也是很费力的,要舂一臼米,大约需要舂3oo下左右,花费一个小时左右。而黎族的舂米任务是由女人完成的。

以上石磨、豆腐石磨、石碾、石臼这四种八十年代以前农村使用过的生活工具,一般家庭都能用到一两个。偏远山区的可能四个石头用具都还在使用,有的把石臼这当饭碗拍视频搞直播,碾辣椒面和各种佐料。

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明的。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在此之前,人们加工粮食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

传统片式石磨,196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中,出土了一架距今约21oo年的石磨,是一个石磨和铜漏斗组成的铜、石复合磨。这是我国迄今所现的最早的石磨实物。

现代片式石磨保留了传统石磨的研磨部分即两片圆柱形岩石,改变了传统的动力产生装置,由原来的驴产生研磨小麦的动力给变为由电动机产生研磨小麦的动力,同时增加了输送装置和清理装置。现代片式石磨相比传统片式石磨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量,提高了石磨的产量。

现代片式石磨,输送装置包括大料斗、风机、闭风器、沙克龙和管道等主要部件组成。清理装置包括筛绢、毛刷和圆罗等主要部件组成。

现代辊式石磨采用古老传统的石磨磨粉工艺,组合现代全风运自动循环的先进设计,配备筛理提粉装置,实现了全自动操作,既保留了石磨工艺的低运转、精研细磨的传统特色,又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现代辊式石磨包括大料斗、风机、圆罗、闭风器、沙克龙、岩石磨辊和管道等主要部件组成。石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的农村常见,每一个村庄至少会在村东部或村西头安一盘石碾供村人碾压粉碎粮食用。

石碾是当年村里人加工粮食唯一的大型工具,所以,我记忆中的石碾,除了雨天,差不多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歇。偶尔无人用时,孩子们也会一窝蜂似的冲到石碾上去玩耍,附近善良的乡亲怕小孩们被石碾压着,没人用时,都会提前用砖头把碾子固定住。

石碾是选用坚硬的大石头錾制加工出一个平整的大圆磨盘,以中心为原点,凿出大约四五公分深,直径约六七公分大的圆孔,孔中立一半米高,直径约五公分粗的铁柱,用来安装石碾子,圆碾盘做好了,再做石碾子。

石碾子的制作也是选一个坚硬的大石头,加工出一个直径约六十公分的圆形石柱体,石柱两端中央各开一个圆滑孔,用于安装推动石碾子的轴架杆,石碾子打磨成跟大石碾盘一样的平滑,便于碾碎、扫干净粮食。用的时间越久长、整盘碾就会越光滑。

碾子是安有四边木框架的,外边的框架两头,一边凿一个三四寸的圆孔,用来插碾棍。有大孔的一边是主棍方,推动主棍的人是用腹部顶着碾棍向前走,一边左手拿苕帚里外扫扫加工的粮食,保证粮食碾得均匀,还不向碾盘下掉落。另一边的碾棍是另外一个人助力用的,只管推或拉。两个人推石碾,会比较轻松一些。只要是推碾能插上助力手,多一个人会多一份轻松。

石碾,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明创造的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随着社会的展,传统手工工艺逐渐被机器所替代,石碾慢慢地被抛弃了,现在许多的特色乡村民俗文化为了展览,不惜花高价从农村把沉重的石碾买来,安放在合适的地方,供游客观赏。

这些石碾虽经历长久的风雨侵蚀,但依然可以使用,依然坚毅,就像是劳动人民的脊梁,撑起了几代人的幸福,留存着过去的回忆。

石碾,作为一种传统的生活用具,除了碾压摊煎饼专用的料,粗玉米面等,现在用的极少,几乎真的是只能作为一种摆设了。但有史以来,没明钢磨以前,它就是加工粮食独一无二的必备工具。

以前凡是需要脱粒碾碎的东西,如碾米、碾面、轧玉米面等等全靠它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大部分靠野菜、干秸秆等代替粮食充饥。人们会弄来秋天的干地瓜秧子,将其碾压。碾碎一遍用箩将细面筛出来再碾,直到把地瓜秧子碾成丝团状为止。用碾岀的面掺上些榆树皮面做成“胶皮”窝窝头。因为榆树皮面有粘性,没有它,秧面是和不成团的。

自一九六二年开始,土地政策稍稍放宽了,农民可以“自由”开块小菜地,补充粮食指标的不足,生活自然是好了很多。平时省吃俭用,过年虽没大米白面,但可以粗粮细做。一到腊月,人们就开始加工年货,准备蒸粘糕、枣糕、做豆腐等,所以,推碾就要排队了。碾米、碾面、碾粘米面、碾玉米面、碾绿豆面,家家户户都如此。

村里的石碾都排着队用,有的人怕排不上号,头天晩上就拿来推棍子插在碾上先占位,第二天天不亮就早起去推碾,一直忙乎到除夕。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各村配备了碾米机、粉碎机、磨面机等全套加工机器,谁有需要,把要加工的粮食,往磨坊里一放,一会儿功夫就完成加工了,不仅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务负担,也免除了推碾排队拥挤的局面。从此,石碾基本退出了加工舞台,成了后人观赏、了解、研究历史的物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仅粮食加工由机器替代,庄稼地里、场院里的农活也基本上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各村都配齐了收割机、脱粒机等。

随着时代不断的展,农民不再以种地为主,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在家的经营果树,开办旅游业等,粮食加工的机器偶尔还用用。

现在,石碾早已成为了历史。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前,它为人类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给8o年代以前的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甜蜜的回忆。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手工石磨和石碾磨逐渐消失在农村的日常生活中。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的设备,更加高效和方便。现在,只有在一些文化活动或博物馆中,我们才能看到石磨和石碾磨的身影。

尽管如此,石磨和石碾磨在我的记忆还是留下了一点位置,尽管过去二十多年了,还能想到当时的场景。

它们代表了农村的勤劳和朴实,代表了父辈们几代人辛勤劳动的付出,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虽然现在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曾经在中国盛行几千年之久,值得中国人们永远怀念。

热门小说推荐
离婚后三个小祖宗炸翻了天

离婚后三个小祖宗炸翻了天

简介关于离婚后三个小祖宗炸翻了天厉总,不好了,您办公室被人砸了。厉震霆玫瑰色唇瓣一点点靠近沈宁的红唇,突然,秘书着急忙慌地赶了过来。混蛋,谁敢如此大胆?厉,厉总,一个四五岁的小奶包,说是您欺负了他的妈咪。呃厉震霆立即站直了身子,满脸正经。厉,厉总,不好了,您的项目资料被人窃取了。厉震霆正在紧张地召开高管会议,秘书又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放肆,谁敢如此大胆?厉震霆勃然大怒。厉,厉总,三个小奶包,他们说,您对不起他的妈咪。一众高管窃窃失笑。厉震霆缩了缩脖子,清清嗓音咳,咳,继续开会...

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关于大军阀帝国二世祖一觉醒来,林逸就现自己身处在了异世界。这是一个与前世高度相似的世界,有着同样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底蕴。同样的也有一样的血泪史。林逸身为大夏帝国皇帝的亲外甥,从一出生就顶着亲王的头衔。但是林逸看着洋人在大夏耀武扬威,血气方刚的他,决心不再忍受。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我泱泱华夏,传承数千年,又岂是尔等鼠辈可以觊觎的?...

惊爆!盛总的娇妻是个清冷美人

惊爆!盛总的娇妻是个清冷美人

简介关于惊爆!盛总的娇妻是个清冷美人一次意外,京圈大佬盛时和落魄千金顾初夏,有了交集。两人领了证。在顾初夏的眼里,这场婚姻不过是一场简单的交易,各取所需罢了。然而婚后,在外人眼里,禁欲薄情的盛时,却把她宠上了天。无论盛时多忙,他都会把工作推了,回去陪伴自己的妻子吃饭。他知道顾初夏缺乏安全感,就会时时汇报自己的行程和情况。顾初夏有夜晚恐惧症,盛时就会把人揽进怀里,哄上好久好久。后来,就连顾初夏自己都忍不住问。你为什么对我如此的好?盛时俯身在她耳边说因为我的女人是你,也只能是你,你值得被偏爱。原来看似巧合的一切,都是某人的蓄谋已久。...

四合院之谨慎为王

四合院之谨慎为王

简介关于四合院之谨慎为王人生遇到低谷不可怕,忍耐忍耐就过去了。没准风雨过后就是彩虹,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简介无力,欢迎各位大大吐槽,也好让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惊呆!我在星际虫族写文求生

惊呆!我在星际虫族写文求生

简介关于惊呆!我在星际虫族写文求生穿越黄蚊写手雄虫x傻缺帝国皇子雌虫韩凌穿越到星际虫族,得知自己是稀有雄虫。如果身份暴露,他就要被人囚禁起来,精疲力尽直到死亡。为了谋生,韩凌只能重操旧业,写起了小说。恰好,同居的室友,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不久后,星际虫民现,怎么除了这类书之外,还有一本书这么畅销?叫什么韩凌写书写到一半,就被主脑抓到。在精疲力尽,与被圈养的选择中,韩凌另辟蹊径。我写书,能赋予角色灵魂,各位大佬请稍等,我这就让书里面的雄虫活过来,让他们陪你们玩。...

我把日常技能肝成了神通

我把日常技能肝成了神通

简介关于我把日常技能肝成了神通穿越到仙武世界,成为文弱书生。更是因家中变故,不得不放弃科举,当起了铁匠。解锁了肝帝系统,提升熟练度,精进技艺。更是可以将日常的技能,肝成顶级神通。打铁灭神之锤雕刻万象之刃绘画画中天地书法执笔定乾坤烹饪铁锅炖天神...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