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9章 天下一致而百虑终(第1页)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本朝“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像汉唐那样以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为名,都不足以显示其盛大,最终在刘秉忠的建议下,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

忽必烈是少数能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其在位期间,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注重农桑,倡办学校,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展。但其频繁的对外征战,以及对大量蒙古旧制的保留,束缚了生产力的展,加剧了社会矛盾,为元朝后来的展影响深远。

刘秉忠自幼聪颖,八岁入学就能日诵文数百言。十三岁在帅府做人质,十七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便于就近奉养其亲。刘秉忠为令史时常郁郁不乐,一日感叹道:“我家世代为官,难道我宁愿沦为书记小吏吗?大丈夫生不逢时,只有隐退以待时而起。”便弃官隐居于武安山中。若干年后,他被天宁寺的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后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乃马真后元年(1242年),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奉蒙古宗王忽必烈之诏前往和林。路过云中时,海云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遂邀他同行。刘秉忠拜见忽必烈后,讲述佛法大意,忽必烈甚为称赞,多次垂询。刘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其深入研究《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忽必烈对刘秉忠甚是宠爱,海云返回南方后,刘秉忠就留在忽必烈的府邸供职。

在此期间,刘秉忠多次上书,建议忽必烈,要正纪纲,行法度,使天下可不劳而治。广开言路,鼓励直言。明君要分辨君子和小人,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对天下之民多施教化,不许下级官员随意定罪,死罪须上报听候断决。办学校,实行科举制,引导开国功臣的子孙入学校,选用有才能者。

忽必烈对他的这番议论,甚为赞赏,均加采纳。这些也促使忽必烈提出宽刑慎法作为元朝刑法的指导思想:“朕治天下,重惜人命,凡有罪者,必命对再三,果实而后罪之。”

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扈从忽必烈至上都,在南屏山的精舍清修。八月,刘秉忠忽然无病端坐而逝,享年五十九岁。忽必烈闻讯大为震惊,对群臣说:“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下令出内府钱助丧,派礼部侍郎赵秉温护送灵柩,葬于大都,后移葬到刘秉忠的故乡。

刘秉忠的诗词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雄心壮志和理想的人。

《木兰花慢·混一后赋》: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

《诉衷情》:山河萦带九州横。深谷几为陵。千年万年兴废,花月洛阳城。图富贵,论功名。我无能。一壶春酒,数新诗,实诉衷情。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历经约四年艰辛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元朝的都,觐见了元世祖忽必烈。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9月7日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斯蒂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斯蒂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盛世之下,元朝却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稳定的统治体系,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忽里台悖论”下的元朝统治阶级也内乱不断。

公元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在此之间,他写下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劳疼而卒。

公元1351年,黄河在开封一带决堤,沿河州县,田园房舍淹没。而官府不管,百姓只好四散逃荒,好不凄凉。

王冕南归的途中见此光景,内心苦楚,就对他的朋友张辰说:“黄河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我也只好南归,以遂吾志。”

王冕回家后,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着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右丞相脱脱“慨然有志于事功”,他毛遂自荐,向元顺帝请求让自己来负责治理黄河之事。但反对派还是很多,于是脱脱命工部尚书成遵与大司农秃鲁前去实地考察。二人沿着黄河行走数千里,测量河岸之深浅,并“博采舆论”,回来后宣布“河之故道断不可复”,并且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来警告说:“山东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众于此地,恐他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

脱脱听后大怒,骂道:“汝谓民将反耶!”有人劝告成遵说:“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有人任其责,公勿多言,幸为两可之议。”然而成遵还是本着良心说:“腕可断,议不可易”,于是脱脱便将其贬官离京,让贾鲁继任工部尚书,治理河道。

之后强行征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十三路军民共计17万人治理黄河,最终在五个月时间内,通过开凿28o里新河道,使黄河得以重新舍弃淮河入海。

尽管贾鲁成功治理黄河,但是由于此次治河工程工期紧、人数众,且元朝政府国库空虚,只能继续滥纸币来支付工资,这就使得聚集起来的17万军民,逐渐酝酿成了动乱的导火索。

就在治河工程进行时,信奉白莲教的韩山童和刘福通一起,到处散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同时在河道中埋设一石人,背刻“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字样,等到石人被挖出后,韩山童和刘福通随即趁着人心浮动,在河南颍州动起义。

元朝末年的民谣是这样传唱的: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公元1355年,刘福通于安徽亳州市立韩山童的儿子为“小明王”,建国号“大宋”。

公元1359年,朱元璋以兵请王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明朝的国号“大明”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源于明教的“明王”,一种说源于明朝接续元朝,按道统的承接,明朝极有可能选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对形势的判断和战术选择都很厉害,在战略上极少犯错误,比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也不遑多让。他称帝后,也经常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

《皇明宝训》: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朱元璋执政初期,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礼贤好学,妥妥一副明君的姿态。

热门小说推荐
薄太太今天又被扒马甲了阮苏薄行止

薄太太今天又被扒马甲了阮苏薄行止

薄太太今天又被扒马甲了薄少离婚一时爽,追妻火葬场。从此走上了深扒薄太太马甲的艰难追妻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薄太太今天又被扒马甲了阮苏薄行止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穿越成弥勒怎么办

穿越成弥勒怎么办

穿越成犬夜叉里的弥勒,帅不帅的先不说,但是手上的风穴是真的要命。为了解开风穴的诅咒,弥勒不得不准备踏上消灭奈落的道路,为了消灭奈落,他先将目光望向故国的土地...

逆乱青春:我帮校花去买姨妈巾

逆乱青春:我帮校花去买姨妈巾

简介关于逆乱青春我帮校花去买姨妈巾家人们谁懂啊,校花竟然请我帮她去买姨妈巾未来是我们年轻人的天下!!!无狂不年轻,有志纵天行!!!...

乡村神农

乡村神农

(乡村神医种田致富)医学生陈平身患绝症,在生命的尽头回到了老家玉河村养病。却没想,回村后的第一天晚上,就有一道身影偷摸进了他的家里...

不分手就会死

不分手就会死

瑶瑶,我们分手吧。我是念念,我不叫瑶瑶。啊,念念啊,对不起,你等一下。…念念是吧,不好意思,你也分。哥,您这哪是分手啊,您这简直就是公司裁员啊。简介无力,请直接移步正文,不好看请砍我!!!已有百万字精品老书,我的恋爱画风有些不正常喜欢的可以去支持一下(简介无力,请移步正文!!!)...

我与小白猫的五次相遇

我与小白猫的五次相遇

我是一名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没背景,没学历,没技能,毕业后只能成为千千万万普通打工人中的一名,本来想着一辈子就这命运,想不到在一次加班后救治了一只受伤的小白猫,从而走进光怪陆离的修真界。小白猫,为什么每次碰上你都是你的不幸,又是我们两个的幸运?哎呦,不要咬耳朵!修真界是沃土吗?修真界是更残忍的荒野丛林!阶层,靠山,压迫无处不在,没有背景靠山的我只能在夹缝中争扎生存,沦落为连名字都没有的炮灰,于是我发誓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可是,当我以为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同时,才发现一切都是一支幕后的黑手在操纵我的命运!且看我如何冲破封锁,逍遥于天地间。PS请善待小动物,也许,它就是你未来成功的阶梯。...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